eNews 第24期 2016年 10月

enews_title_bg_left header_title
topic_title_logo

test
我們深信,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正向轉變,父母是最關鍵的因素,每位父母都可成為自己家庭的治療師,而家長亦可藉自助的能力,幫助其他相同處境的家長。因着這信念,本會獲香港公益金資助,由社工及特殊幼兒工作員組成專業團隊,於2016年4月起開展『Walking Hope愛與望同行-特殊學習需要家長支援計劃』,以「家長為本」作核心理念,每年支援約40名居於元朗及屯門區育有3-8歲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家長及其子女,提供相關專業服務。

本計劃服務包括:個人輔導、家長能力發展小組、工作坊、家居指導、兒童訓練、親子活動、互助網絡等,強化家長面對親職挑戰及壓力,預防社會孤立,締造家庭希望。

 

 

topic_title_logo

和孩子們交朋友及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,從繪本開始!

繪本
英文Picture Book-『繪本』,多被翻譯為『圖畫書』,顧名思義就是『畫出來的書』,在日本稱為『繪本』。『繪本』一詞的來源可推至美國公共圖書館兒童館藏的分類用詞:是以圖畫為主、文字為輔,甚至書中不出現任何的讀物;其中圖畫扮演了統整故事脈絡發展的角色,使得故事更為持續、完整與豐富。繪本是透過一系列的圖畫與少許相關文字或完全沒有文字的結合,以傳遞知識或說故事為主旨。繪本畫面不僅有『弦外之音』,也包含了語文獨具的生命和內涵。總之,繪本是一種圖文並陳,相輔相成,故事呈現的書籍。


繪本的功用

繪本是以圖畫為主、文字為輔的書籍,藉由連貫性、敘事結構的圖畫搭配簡短的文字來詮釋故事內容,吸引孩子的注意,並提供認知和想像的素材,適合學齡前後階段的兒童使用。學者Zambo(2006)認為,積極和結構性地使用適當繪本來進行情緒教育,對於幼兒的情緒是有一定的幫助。事實上,繪本功用是多元化,它能拓展幼兒的認知及語文能力,而且也能增進他們的閱讀樂趣、啟發想像力和提供其生活體驗。此外,繪本也能增強幼兒自信心、陶冶他們藝術美感,以及發展他們健全的人格(如:溝通/價值觀/自發性/自尊心/親切感/專注力等等)。

繪本對情緒輔導效用

繪本是改善及穩定幼兒的情緒良好方法之一。幼兒可透過閱讀繪本察覺自己的情緒與感受,繪本的故事和插圖能提供幼兒經歷類似情緒的討論、處理的方式及結果。學者陳書梅(2009)認為當幼兒遇到情緒問題時,父母/教育工作者可與孩子一起閱讀繪本並進行討論,引導幼兒改變想法,學習以較成熟和樂觀的思想,面對問題,解決情緒困擾。其藉由繪本的故事內容,從主角的感受,引發幼兒共鳴的『書目療法』,許多研究也證實具有情緒療效。筆者嘗試以台灣名氣繪本作家賴馬作品《愛哭公主》及《生氣王子》為例,其書中多以動物為主角,用動物做故事的主角有不被拘束的感覺,很多人類臉部誇張的表情或身體動作套用在動物的臉上和身上,會出現很好的效果,每個畫面都有很多小細節提供幼兒探索,讓整本繪本第一眼就吸引幼兒的目光,並且每一次的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。此外,書中的情節亦大多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似,不過,他們可能在其生活經驗中,未能找到合適方法處理其情緒,而在書中他們能找到一個有趣味解決情緒的方法(如:愛哭公主學習到『唸不哭語』,生氣王子學習到唱『生氣歌』來處理他們的情緒),再加上家長/教育工作者適當的引導,幼兒能真正體驗到繪本閱讀的每個歷程(從『投入』、『認同』、『投射』、『淨化』、『領悟』及到最後『應用』階段)。筆者也曾親身體驗到繪本的威力,於其中一次幼兒繪本小組中,有一名幼兒突然間哭泣,筆者邀請她唸『愛哭公主的不哭語』,她願意唸,然後情緒也很快平靜下來。此外,筆者曾經從家長得知,其子女長大後,當他們面對情緒問題時,亦會自行拿回年幼時與父母一起閱讀的繪本,然後,他們的情緒就逐漸平靜下來。

總結

其實,筆者也知道有些家長在選書方面頗着重於文字部分,而忽略了圖畫的重要性。然而對幼兒來說,由於他們的詞彙有限,多會被繪本的圖畫所吸引,而沉浸於故事當中。其實,家長可從繪本圖畫中訓練他們的專注力,以及聽聽幼兒內心世界。雖然有些家長會擔憂其孩子只喜歡看圖畫書,對文字的學習幫助不大,其實當孩子慢慢培養對書的興趣後,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,他們會慢慢過渡到多字少圖甚至純文字的書。

此外,繪本常被認為是幼兒及兒童的書籍,不過,筆者覺得家長更應看繪本,重新體驗童年,將自己拉到子女的視線上思考,了解小朋友的內心世界。

總而言之,家長不要把繪本變成說教書,向孩子說什麼大道理。「繪本有很大的魔力,如果家長跟孩子讀完後,把繪本合上,之後說道理,魔力就會即時幻滅。家長們要相信,繪本有超越想像的力量,它們會自己告訴孩子故事裏的意義,他們往往會代入故事角色裏,從中有所領略。」

筆者盼望每個家長及其子女也喜歡繪本,與繪本做朋友,享受親子共讀的時光!
駐幼稚園社工

張美琪姑娘(Maggie)


參考書目及資料:

  1. 傅清雪、劉淑娟、謝來鳳和曹天鳳(2013):《幼兒情緒與繪本教學》,台北,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。
  2. 吳淑玲(2001):《繪本與幼兒心理輔導》,台北,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。
  3. 郭姿瑩、張孟筑、林怡珺和吳佳珣(2015):《聽我們說故事:賴馬的繪本世界》,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畢業論文,未出版。
  4. 李何善韻(2016):《成為孩子繪本治療師》課程資料,香港,親職及親子輔導中心。

 

 

topic_title_logo

由一班青年義工籌備了藝術為本的活動日,三個不同的群體-青少年、兒童和長者一同參與藝術創作。青年義工以猜猜畫畫作為熱身遊戲,讓兒童和長者以語言以外的方式表達自己。他們繪畫「巴士」、「漢堡包」等彼此都熟悉的詞語時,十分投入,整個過程笑聲不斷。其後,青少年、兒童和老人以混合分組形式,以山脈為藍本,根據成員的創作直覺畫上不同的圖像畫面,過程中創作分享交流,作品色彩繽紛。各人也很享受自由創作藝術帶來的快樂,把心中所想的表達出來,同時於這個空間內,彼此了解、溝通和合作。三代人之間的關係,不一定是矛盾,也可以是有融合互動的。

 

 

topic_title_logo

本機構將於 2016年11月26日(星期六) 進行九龍區賣旗活動。

目的是為非政府資助服務籌募經費 (包括:弱勢青少年、貧困家庭、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等),誠徵各位成為賣旗義工及捐款支持。歡迎家長與孩子一同出席。

報名查詢:2608 2919

登記成為義工:http://goo.gl/forms/BOrur6s1MiV7wi0X2

 

 

topic_title_logo

本會的青年魔術師團隊繼上年Magic Story,於剛過去9月再次於大埔文娛中心演奏廳籌備『魔法實驗室』,以魔術帶給觀眾驚喜與歡樂。入場觀眾包括:中小學校、復康機構、長者團體、一眾大埔街坊。除了以表演服務社區,本會同時致力培訓及支持青年人於表演藝術方面的創意,協助他們追求夢想。特別感謝香港魔術家協會榮譽會長Albert Tam老師對青年魔術師的支持及指導。

 

 

enews_title_99 topic_title_logo

本會的Facebook專頁已正式登陸社交網絡,歡迎各界人士齊來like,更新本會最新動態: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cubcservice

 

 

*通訊內各署名文章,只屬個人意見,並不一定代表本處立場。所有文章,歡迎轉載,惟必須註明出處。*
服務宗旨:
實踐基督教訓,關懷社群,服務社區,傳揚基督福音真理。服務目標:
1.藉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及技巧,透過多元化服務,協助青少年成長,關心社會,並尋求積極的人生目標及意義。
2.協助身處不利環境的青少年健康成長,融入社會。
3.加強家庭功能,提升家庭生活質素,協助家長輔導子女成長及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。
4.回應社會的轉變,積極締造有利家庭及青少年發展的社會環境。
若欲取消訂閱此電子通訊,請電郵至[email protected]
To unsubscribe, please email us at [email protected]
為確保我們的電郵送到您的收件箱 (而非雜件箱),請將[email protected]加入在您的聯絡人清單。
To ensure delivery to your inbox (not bulk or junk folders), please add [email protected] to your address book.
電話 Tel: 2608 2919 | 傳真 Fax: 2681 2532 | 網頁 Website:www.cubc.org.hk

地址 Add: 九龍長沙灣青山道702-704號合興大廈6樓E室